English

简体中文English

汉 家 服 今 日 风
时间: 2023-08-24 作者: 媒体聚焦

  ,古时又称华夏族。《春秋左传正义》中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古来就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一件汉服更是被赋予了无数意涵,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优雅、博大的气质,古朴自然的审美情趣,及敬天礼地、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最能体现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

  然而华夏经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汉服已逐渐被许多国人遗忘,更有甚者以为那是奇装异服,是拍戏的“古装”。在人们逐渐重视精神文化的今天,在高耸的钢筋丛林中,开始有人发出了对衣冠上国的重新思考:那件曾以章纹标识的华美礼服,今在何方?近些年,东方传统美学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慢慢的升高,也时常能看到有年轻人穿着汉服走上街头,但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谈复兴汉服,并非为了追求复古,而是希望以时新的美学观念审视这延续华夏民族千年的衣着传统,改良之,时尚之。

  何为汉服?请勿望文生义,它并非指汉朝的服饰,它的正确定义应为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它以褒衣博带、交领右衽等特征迥异于其他民族的服饰。从上古时期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起,汉服的传承至少走过了四千年的光阴,进入近世后因为民族的融合以及西方文明的强势影响,汉服也曾一度式微。直至2003 年民间人士王乐天穿上汉服走上街头,点燃了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复兴传统民族服饰的热情,汉服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重新为人所认知。

  时至今日,汉服复兴也不过区区十几年的历程,需要强调的是,汉服应该包含以下两层文化上的概念:

  首先,汉服应该是一个文化体系,而非一种服装的款式,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形制、款式,在同一时期又有礼服、常服以及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穿戴的差别,故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饰体系。

  其次,汉服应是一个当代的概念,当今的汉服复兴,虽主张恢复传统,但并不是要穿越回古代,而是在把传统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不少汉服爱好者以周制婚礼为参考,融合迎亲、入家等礼仪习俗拍摄汉服婚纱照,并举行一场传统婚礼仪式( 粉黛流芳古典汉服摄影作品)

  有汉服爱好者将汉服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甚至旅游都身着汉服前往( 吴霈晓供图)

  西安汉服快闪的活动。几十位国学文化爱好者,身着汉服,表演了传统舞蹈,诗歌诵读等。表演展示了中华服饰的美,唤起现代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热爱。

  近年来,关于汉服复兴的新闻和讨论始终没停息过,一个个倡导汉服复兴的团体在全国各地涌现。汉服文化也悄然走进百姓生活,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重阳节、中秋节、乞巧节等,都能够正常的看到有群体身着汉服相聚在城市的某个地方,行古礼,弹古琴,吟古诗。更有甚者,以周制婚礼为参考,融合迎亲、入家等礼仪习俗来举行一场汉服的传统婚礼仪式。

  《诗经· 无衣》:“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这群正身体力行地弘扬千年汉服文化的年轻人有一个很特殊的名字,他们互称“同袍”。他们将汉服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甚至旅游都身着汉服前往。在他们当中,有一个人为大众所熟悉,“假小子”徐娇。

  今年8月,徐娇在微博上晒出了一组她的时尚杂志照片。照片中,她身着汉服,搭配了时尚的高跟鞋。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搭配无疑是怪异的,也不会有人去尝试,但这组照片看起来却异常和谐。她在微博里写道:“这组造型是我自己设计的,这就是我心中的时尚汉服街拍。让汉服活在现代,融入现代,而不只是古装而已。”字里行间将她对汉服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1997 年的小姑娘不哈韩、不哈日、不哈欧美潮流,却誓将中国传统汉服穿到底。其实徐娇一直以来对汉服情有独钟,经常会穿着汉服出席各种各样的活动,就连在美国留学毕业礼服也果断选择了汉服。徐娇曾在某次媒体采访时表示,她第一次对汉服产生兴趣是在漫画家夏达的作品《游园惊梦》中。那时候,徐娇瞬间就被这种带着古韵的美丽衣裳惊艳到了,从此之后,徐娇就成为了汉服的铁杆粉。她说:“汉族原来并不是没有传统服饰,而且还这么美,在民间传统文化严重流失的当今,我们没理由不去将它传承下来。”

  再者,今年5 月林志玲一袭汉服现身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全世界都为之惊艳。这也向全世界证明了,汉服能出现在当下这个摩登的时代,用以诠释高雅的东方美。

  然而,汉服复兴也遇到了重重阻力,一方面来自内部分歧,另一方面来自外界质疑。一部分人认为汉服复兴重在保留形制的正统性;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适当的改良才能使汉服更好地被现代人所接受。毕竟,现在在生活中穿汉服的人并不多了,一是因为感觉怪异,二是穿起来繁琐,行动也不方便。尽管人们追捧各种古装剧,喜爱里面的角色以及他们的服饰,但在街头看见一身宽袍大袖、衣袂飘飘的人走过,还是会投去异样的目光,这种情境是致力于推广汉服文化爱好者长期以来所面对的。

  尽管质疑不断,但这不妨碍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这一身端庄典雅的服饰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让汉服在人们记忆中苏醒。

  是汉服中最为古老的形制,早期为上衣下裳制式,男女皆可穿着,隋唐后逐步演变为以妇女穿着为主,即为襦裙。儒意为短衣,襦裙便是短上衣配以裙子的搭配。现代新汉服则大胆将裙子收窄或缩短,形成短衣配短裙的组合方式,同时还可搭配高跟鞋,大方得体却又不失传统风雅,也可以算作是当今的时代创新(楚和听香· 楚艳2016 年觉色系列作品)

  时至今日,在汉服界也依旧无统一定论。我们大能够准确的通过个人的喜好,穿戴自己最喜欢的汉服款式,汉代的曲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褙子……无论何种款式,哪一朝代,都在复古中不断碰撞融合。正如西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化复兴,当时人们主张艺术要恢复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但历史证明,米开朗基罗、达· 芬奇等一众大师们在复兴的同时,也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特色。

  不过正如前面所言,汉服是一个当代的概念,汉服除了“复古”,最重要的是要与当代生活相适应。纵观汉服的历史,其发展的新趋势也遵循着由繁到简的过程,尤其是发展至明代时,汉服在舒适性和款式的多样性方面均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今汉服除了复兴汉唐宋明等历代穿戴外,更有不少设计师运用汉元素玩出了新时尚,上海诗礼春秋的创始人周应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日常生活皆着汉服,更立志为中国读书人设计服装,传承中华诗书礼乐精神。在他看来,在汉服中融入其他元素和审美观点,将汉服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汉服已成为传统与创新并行的系统,甚至于将唐装等众多形成的有关华夏服饰的概念均纳入汉服,形成大汉服的概念,这也与汉服的文化使命相匹配。

  即上袄下裙,为明代女子装束经久不衰的典型搭配,它使穿着者流露出端庄、贤淑的气质,此款袄裙将褶裙缩短,为女童所穿,搭配现代学生鞋袜,显得活泼风趣又不失传统韵味 图片提供:学堂汉服。

  在古时就以劳作方便为目的,是古代农民百姓最常穿着的衣服款式之一,它的袖口收窄,穿着方便,与裤子搭配,也十分适合当今人们的穿着习惯,能满足大家的日常工作、起居。

  是指汉服中两襟相对,纽扣在胸前正中的款式,从宋开始,就广泛流行,有对襟褙子、对襟襦裙、对襟半臂等,因对襟上衣对称的设计,外观显得很端庄、稳重,故而常被作为外衣。当今对襟上衣的设计也大体遵循传统的形式,在设计时也是时有融入当代面料,并与西式的裤子相配,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式外套。

  诗礼春秋植根于传统美学,提出新汉服这一概念。即在服装设计上依旧延续传统汉服的基本特征,如保留交领右衽、平面剪裁、系带隐扣等基本制作原则,这是汉服形制存在的前提。相较于西式服装修身的设计,汉服的设计更追求宽松,讲究线条的流畅之美,其领、袖能够准确的通过穿着者的需要做调整。另一方面,新汉服的“新”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现代元素或汲取现代服饰一些可取之处,结合古今。整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款式、设计的变化。新汉服在设计中首先考虑的就是方便性,宽袍大袖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窄袖、下摆分叉等设计的广泛使用,满足现代人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

  (2)新材料的运用。传统汉服多以棉、麻、丝、罗、纱等,现代的新汉服在面料的选择可以更多,如弹力棉、丝毛棉混纺,亦能在设计中根据自身的需求合理利用。

  (3)穿着搭配上的创新。古时,人们穿着依据阶层、职位不同而有着严格的区分,无论着法、搭配均有礼法约束,现今新汉服的设计则可以大胆尝试不同的穿着方式。如中单,过去穿在外衣里面,如今作为外衣穿着,与现代的裤子搭配;再如对襟上衣,古时必须合扣居中,如今直接敞开的穿法,则又增添一份潇洒。

  (4)穿着体会之新。首先穿着者在习惯了以西方服饰为基础的现代服饰后,对于新汉服的穿着会产生与前者截然不同的新鲜体验;另一方面对于周围的亲友,也从中获得新的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对传统服饰的新认识,由此还带来了人与人交往方式的新变化,包括传统社交礼仪的回归、民间传统文化的再认识等。

  如今汉服的日渐兴起,让它重新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汉服文化、礼仪正确的使用和传播,都关系着汉服传承与发展。这股狂热,不是对于衣服的痴迷,而是对于民族文化认同的追求,以及对于文化复兴的期望。汉服的回归是可以让传统的服饰深植于日常,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外在的直观表现形式,让慢慢的变多的人、包括下一代年轻人别忘记自己的民间传统文化。盼有一日,归来的汉服不再被“笑问何处来”。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